关于云顶yd2223线路检测2012年工作总结

来源:综合办 发布时间:2013-11-12 浏览次数:

并城职院字[2012]63号

关于云顶yd2223线路检测

2012年工作总结

各系、部、处、室、馆、中心:

2012年,学院在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山西省转型跨越、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推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办学规模稳中有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2年,学院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在高职院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学院共计招生1936人,学生第一志愿率达90%,预报到率达91%,学生入学录取成绩逐年提高,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为改善办学条件,学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全面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2012年,重点提升了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系统、物业管理教学软件、物流实训室、汽修实训室、会计分岗实验室、网络安全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室的实训功能;改扩建了酒店管理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测量实训室;使酒店管理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系统、会计分岗实验室、会计手工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具备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学院采取多种途径,与山西煤乡酒店、山西百树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新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共有校外实训基地52个。

2012年,学院投入34万元,强化了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引进中国移动110多万元,投资建设“校园一卡通”项目;为八系一部配备了投影机;学院400米塑胶跑道投入使用。

二、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学院根据山西省、太原市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明确了做大建筑相关专业,做强制造专业,做特服务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布局,停止文秘、商务英语两个专业的招生,增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装饰艺术设计两个新建专业,并首次招生,扩大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数控技术和电脑艺术设计等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学院不断加大重点专业投资力度,学院通过鼓励支持各专业申报国家、省市财政支持项目等方式,加大对重点专业的投入力度。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电子商务专业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市教育局投入200万元职教专款强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通过建设,整体提升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提升专业实力,打造品牌专业。2012年,学院抓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契机,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自评等方式,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四个系八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被命名为山西省品牌专业。本次专业评估,在全省40余所同类参评院校中,获得的优秀专业数量位列前茅;2012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被批准为第二批省级特色专业。

课程建设学院紧跟行业发展,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理实一体课程特点,通过聘请天津职业大学康晓明教授等作课程开发讲座,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等方式,重点加强了课程建设。2012年,完成了500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城建系与财会系核心课程标准已进行了初步评审;新建了5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课通过了全省高校课程评审验收等。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学院针对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这一薄弱环节,采取了完善机制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切实提高了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用率,全年共完成4万余课时的实训任务,实现了实训学时占教学学时的60%。毕业生共参加31类职业证书的考核,取证率达到73.77%。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2012年,有多人获得省市级奖励。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技能大赛山西赛区总决赛中获一等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山西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山西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山西省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

三、多措并举强化建设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师资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团队始终是学院重中之重的工作。2012年学院共投入145万元,用于教师教研教改、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参观学习等。全年派出105人次赴各地培训进修,参观学习。其中组织9名教师参加了高等职业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派出4名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教师赴国外参观考察;学院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班,采取讲座培训、课程制作,课题研究等方式,以多元化手段对青年教师进行历时一年的专项能力培训,引导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各项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根据专业需求学院坚持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并积极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新增硕士研究生12人;学院邀请30余名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学者、专家来我院举办了各类专题讲座,整体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学院还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筹备了“学术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科研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教师所获省市级奖励共计64项,发表论文、教材、论著113部(篇),教科研项目及专利发明13项。2012年学院有13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吴文利老师获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称号,吕宗斌老师被评为山西省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先进个人。

教学管理 2012年,学院重新制定和修订了14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细化了常规教学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有效保障;继续坚持教学例会制度,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通报,沟通交流,研究解决,较好地促进了教学各环节的高效运转;学院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将学生专业课考核评价的组织方式由学院转向了系部,使质量评价能够更加灵活地体现职业性;学院每学期召开院、系、行政部门以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相互交流,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管理 学院按照以服务为先导,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教育水平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了学生管理。通过强化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严格学生日常管理等措施,有效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2012年,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周”、“考风考纪教育周”系列活动;组织了“百优十佳”宿舍创建活动;开展了晨练、晨读活动,坚持实行晨检抽查和晚自习日查制度;细化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和《班级日志》的使用,强化班会制度、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加强了贫困生资助管理,注意发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奖助学金对学生学风和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2012年,向100名优秀贫困毕业生发放了50万元华民慈善基金,帮助其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德育百分制考核”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培育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作风建设2012年,学院全面开展了“三联两进”和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服务教学年活动,通过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系部,深入班级,深入宿舍了解情况,开展工作。通过制订各部门“服务教学承诺”,采取意见反馈、践行承诺等措施,促进了职能部门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与提升,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文明创建再谱新篇

学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太原市文明和谐标兵单位”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院以党团重大活动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了庆祝建团九十周年、学雷锋月等一系列活动;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全面开展了学习“十八大”报告,宣讲十八大精神主题活动,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开展 “成长成才”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主题实践活动;全年组织各类讲座20余次;组建了19个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在太原市第四届学生风采大赛上,我院街舞社团获得亚军;各系部也分别开展了我型我SHOW、手工制作与摄影展、达人秀、趣味运动会、阳光体育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坚持了每年一度的“成才杯”篮球赛、足球联赛;举办了第五届田径运动会、第七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开展了党风廉政文化进校园摄影展、老年运动会、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系列活动;组织了“结对子”、“志愿者服务周”等志愿者主题活动,全年外出服务达3800小时。

和谐校园建设 学院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新建和修订制度20余项;开通了党务、院务公开网;开展了“12.4”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活动;投资13万元,初步实现了校园全监控;坚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例行对新生举办了消防、灭火、应急疏散演练等;强化了院领导带班制度、二十四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保障了学院的一方平安。

在后勤保障方面,学院根据食药局对饮食场所的布局要求,对西食堂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学生公寓楼采暖实行了集中供热;加大了绿化美化校园和卫生监督力度;“清洁工程”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与肯定;节约型校园建设获得上级部门奖励资金8万元。通过建设,学院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

2012年,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达88.33%。学院获得了山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基层工会;省城“创安”活动平安标兵单位;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标国家骨干院校,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还不能满足学院快速发展要求。年度可用财力还不能支撑起学院快速发展和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的需要。

二是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尚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需求;实训场地分散、狭小,不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已有实训基地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四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还相对滞后。对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调研不够,有的专业定位不太清晰,特别是实践岗位不足,成为制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瓶颈。

改进措施一是全面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参与科技开发的制度,培养造就专职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内培外引,加强薄弱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使之尽快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专业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和对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支撑作用,促进我院专业建设进程;大力推广示范性院校和我院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进程,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是加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使学院所有的重点建设专业都形成“教学型生产实践环境”。

四是加大教学科研仪器的投入及图书的购买量。加大力度提高对教学科研仪器的投入及图书的购买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的需要,提高我院的科研教学水平,提高校园文化建设。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工作 总结 签发人:杨志家

太 原 城 市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办 综合公 室 2012年12月30日印

最新动态

Baidu
sogou